当窝点出现连串的鱼星,发出鱼儿进窝信号时,钓友们都会习惯性地抛投钩饵进行作钓,但有时也会出现无鱼咬钩,或浮漂有动静但提竿又没鱼的现象,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么?出现以下五种情况,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,等你来学。
一、鱼星判断有误
很多新手钓友很难区分鱼星和水底冒出的地星,当看到窝点有气泡,就以为是鱼群进了窝。当钓了半天也没有上鱼时,有的钓友又频繁提竿调钓或更换饵料,此时就算有鱼群进窝,也会因为频繁改动而错失了上鱼时机。
有效解决办法
学会正确区分鱼星和地星。一般鲤鱼的星泡较大,且会随着水下鱼体的游动而不断移动;而鲫鱼的星泡相对较小,且比较单一;鲢鱼出现的星泡沫子较多,且移动的速度较慢;地星则出现得比较规律,而且最大的特征是不会移动。在钓鱼前,一定要先正确判断钓场中是否是真正的鱼星,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作钓。
二、饵料不合口
当确定窝点里出现的是真正的鱼星,但依然不见鱼儿咬钩。那么就要从饵料方面寻找问题了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,水中溶氧量低,且水温较高,此时鱼儿有很强的厌食特征,一旦饵料味型不对路,就根本不会去理睬。
有效解决办法
当发现真实鱼星后,如果一段时间鱼儿不咬钩,就要适当地调整饵料。夏季用清淡味的饵料进行垂钓,一般上鱼效果较好,注意饵团的大小,要易于吞入口内。
三、浆层的影响
作钓的坑塘一般很少有人清理,导致水底往往沉积了厚厚的淤泥,在这样的坑塘垂钓,和砂石硬底的水域不同,如钩饵过重,入水后就会沉入泥地中,导致鱼儿只能闻到饵料的香味而找不到食物。特别在夏季高温天气下,一些酱层发酵会有浓烈的味道,饵料入水后鱼儿甚至连味道都闻不到。
有效解决办法
作钓时如发现浆层很厚,就不要将钓组调得太钝,适当钓灵一些,让钩饵在浆层上浮才能使鱼儿发现食物从而咬钩。
四、窝料投放过多
夏季天气炎热,很多浮游生物和水下的小动物繁衍生长很快,因此水下的鱼儿一般都不缺食。在这种环境下,鱼儿食欲较低。当投放的窝料过多时,鱼儿随便吃几口就没有胃口了,此时,钓饵即使在鱼儿面前,鱼儿也未必有吃食兴趣。另外,窝料投放过多会导致钓饵被遮掩,此时,鱼儿找不到钩饵,自然就无法咬钩。
有效解决办法
打窝时,最好用小米、玉米粒混合做一个松散的窝子,这样在水中雾化后就会散开,此时诱鱼就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五、线组没搭配好
夏季鱼口不好,还跟线组有关系。线组没有搭配好,会直接影响信号的反馈。再加上夏季常见的鲫鱼和鲤鱼鱼口不佳和坑塘的老、猾鱼太多,鱼情的变化的就很难把握。
有效解决办法
1、主线
对于一般钓友来说1.5-3.5的主线可以应付1-15斤以下的鱼了,建议一般配置2.0-2.5,适应性较广。对于有经验的钓友来说,主线配置自己都应该已经有自己的方案了。注意,鱼线的拉力并不时你能钓到的最大值,因为鱼不是拎上来的。1.5的主线也可以钓到10斤的鱼,只要你有技术。
2、子线
比你用的主线拉力略小即可。一般有尼龙线、编织线、火线等
鱼钩因号数与形状多种,个人喜好也不同,一般根据钓的鱼不同,会有些钩型的不同,一般选用较多的是袖、伊势尼、关东等,钓鲫一般用袖。另鱼钩分有倒刺和无倒刺的区别,有倒刺的中鱼后不易跑鱼,但摘钩麻烦,无倒刺的钩中鱼后,溜鱼技术差的容易跑鱼,但是摘钩方便快速,最近有渔具商推出不易跑鱼也容易摘钩的蛇腹钩。
3、常规主线配置:
因为有3.6及4.5两根杆。所以有3.6及4.5两类主线。因3.6米的竿主钓鲫,所以准备了两套1.5的主线,一套1.2的主线,一套2.5的主线以备钓大鱼。(看到很多竞技钓的朋友配0.8,0.6的主线,我不敢,塘里鱼杂,漂太贵。)4.5米的主线主要为两套2.5的主线,一套1.5的主线,一套3.0的主线。
4、子线及钩
0.8尼龙子线绑袖4号及金袖0.8号的双钩10套。贝克利6lb火线绑土肥富新关东特研针0.5号无刺双钩10套;贝克利10lb火线绑土肥富新关东特研针0.8号无刺双钩10套;
欢迎关注"360钓鱼"公众号
管理员微信号: fishchina2006